失智與混亂行為症狀
1. 我自己覺得記憶力不好,是失智嗎?
2. 老人不是都會退化,失智真的是病嗎?
3. 失智都一樣嗎?
4. 失智藥物吃了會好嗎?
5. 失智患者生活和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6. 失智後很混亂很難照顧怎麼辦?
7. 家人怎麼和失智的患者相處?
8. 我們團隊怎麼治療失智症
Q1.我自己覺得記憶力不好,是失智嗎?
自己主觀覺得記憶力不好,不一定是失智,也可能源自於其他的因素。例如,憂鬱症或過動症等醫療狀況也可能會因為注意力不能集中導致記憶問題。
除了失智外,可能導致記憶體問題的因素包括:
• 睡眠問題,睡眠不足,記憶無法鞏固
• 頭部外傷,例如腦震盪後遺症
• 其他器官問題,如甲狀腺,肝臟,腎臟病變
• 藥物副作用
• 腦部腫瘤或感染
• 心理健康狀況,例如憂鬱和焦慮。
• 酒精過度使用
• 維生素 B12 缺乏
找到記憶問題的其他內在原因對於確定最佳治療方案非常重要。一旦診斷出病因,你和你的醫生就可以著手擬訂最佳的治療計劃。
Q2.老人不是都會退化,失智真的是病嗎?
失智症(例如阿茲海默症)確實是一種病,而不僅僅是正常老化的結果。的確,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會經歷一些記憶力下降或思考速度變慢的情況,但這些改變通常不會影響日常生活。但失智症則不同,它是一種腦部疾病,會導致逐漸惡化的認知功能障礙,包括記憶喪失、語言困難、判斷力下降,以及無法有效進行日常活動。這些症狀並非正常老化的一部分,而是因為腦細胞損傷或死亡所引起的病理現象。
假如發現家人已有上述失智症的徵兆,請趕快聯絡你的神經科醫師,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幫助減緩病情進展,並提高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
正常老化
l 偶爾做出錯誤的決定
l 有時忘記帳單要繳
l 忘記今天是哪一天,稍後再想起
l 有時忘記某些名詞/人名
l 偶而弄丟東西
失智
l 很多時候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
l 每月帳單已無法自行處理
l 無法回溯自己何時做了某事
l 交談已有困難,文法詞彙常出錯
l 經常把東西放錯地方並且找不到它們
Q3. 失智症都一樣嗎?
和高血壓糖尿病不一樣,失智症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指一系列的症狀組合,這些症狀由於腦部疾病或損傷導致的認知功能下降。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在病因、症狀和進展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以下是幾種主要的失智症類型:
1.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 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占所有失智症病例的60%以上。
◦ 特徵是逐漸的記憶喪失,尤其是短期記憶,隨著時間推移,可能影響語言、判斷力和其他認知功能。
◦ 病因包括腦內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和Tau蛋白的積累造成神經細胞死亡。
2. 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
◦ 第二常見的失智症
◦ 由於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導致的失智症,通常與中風有關。
◦ 情緒淡漠比例高,思維速度變慢。症狀可能突然出現,或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加重,可和阿茲海默症同時出現,稱之為混合型失智症。
3. 路易體失智症(Lewy Body Dementia):
◦ 發病年紀較大,由腦內異常蛋白質積累形成的路易氏體引起。
◦ 特徵包括明顯的精神症狀,視幻覺,聽幻覺,妄想症,波動大的認知功能。
◦ 可能伴有帕金森病樣的運動障礙。
4. 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
◦ 主要影響額葉和顳葉,這些區域控制個性,決策能力、情緒和語言。
◦ 症狀包括早期人格改變,決策功能缺損,語言詞彙使用困難。
◦ 一般較少表現為記憶喪失。
每種失智症的症狀和進展速度都有所不同,因此診斷和治療方案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裁決。及早發現和診斷不同類型的失智症有助於制定有效的治療計劃,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Q4. 失智吃了藥物會好嗎?
很遺憾的,失智症是一種進行性腦部退化疾病,目前尚無治癒的方法。藥物治療主要是用來減緩症狀的惡化,幫助改善記憶、專注力和其他認知功能,但無法完全治癒或逆轉疾病的進程。
常用的疾病治療藥物包括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和NMDA受體拮抗劑。這些藥物在疾病的早期和中期階段可以延緩記憶力衰退和認知功能的惡化,也就是說越早期注意到病人的異常行為,越早投藥治療,就可以比較保存病患大部分的生活認知功能。
另外,假設病患有出現一些幻想,幻覺,敵意行為或者有憂鬱,煩躁,睡眠障礙時,這叫做失智症合併行為症狀,可能需要其他症狀治療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等,也可以用於改善患者的精神行為症狀。
最新的藥物方面,Aducanumab為2021年美國FDA核准治療阿茲海默症病人(台灣未上市),為一種人類單株抗體藥物,主要透過清除大腦的β-澱粉樣蛋白,減緩病情發展。
非藥物治療(如認知訓練、物理治療、社交活動等)也很重要,可以幫助患者保持生活品質,延緩功能的喪失。
總結來說,藥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智症患者的症狀,但無法完全治癒。定期的醫療跟進和綜合治療對於延緩疾病進展和提升生活品質至關重要。
Q5.失智患者生活和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照顧失智症患者的生活和飲食需要特別的關注和耐心。以下是一些建議:
生活方面
1. 環境設計:確保居家環境安全,避免尖銳物品,地板防滑,並確保光線充足。使用簡單、明確的標示和色彩區分來幫助患者識別不同區域。另外,盡量避免擺放肖像類的畫作及雕塑,可減少患者的恐懼或幻覺。
2. 日常作息: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表,保持患者的日常生活節奏,這可以減少焦慮感和日夜顛倒混亂感。
3. 保持活動:鼓勵患者進行簡單輕鬆的體力活動,如散步或輕度的運動,以保持身體機能和促進血液循環。
4. 社交互動:即使患者的社交能力可能受限,仍應鼓勵適度的社交活動,如與家人朋友的簡單互動或者到社區的日照中心,這有助於維持情緒穩定,減緩認知功能的退化。
5. 迷途預防:確保患者都有隨時佩戴識別證件或聯絡方式,以防走失。若有家族出遊旅行,可事先把當日穿著拍照下來,以防真的走失時,能提供詳盡的穿著特徵。
飲食方面
1. 營養均衡:避免加工食品,以及高膽固醇高脂高鈉的食物。確保患者的飲食均衡,包括高纖低脂食物,適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Omega-3脂肪酸和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和E)可能對認知功能有幫助。
2. 食物質地:根據患者的咀嚼和吞嚥能力,選擇適合的食物質地,如切小塊、煮軟或打成泥狀的食物,以防止窒息或吞嚥困難。
3. 小餐多餐:如果患者進食量少,可以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確保營養攝取充足。
4. 水分攝取:鼓勵患者多喝水,以防止脫水。特別是在夏季或運動後,水分攝取尤為重要。
5. 避免刺激性食物與飲酒:避免過於刺激性或易引起不適的食物,如過辣、過鹹或油膩的食物,這些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酒精過量,認知功能也會下降。
6. 簡單易食:準備容易拿取、食用的食物,減少用餐過程中的困難或挫折感。
心理與情緒支持
1. 理解與耐心:失智症患者常常會因為記憶力的減退而感到沮喪或焦慮,因此照顧者需要保持耐心,避免批評或責備。
2. 簡單明確的指示:與患者溝通時,使用簡單且明確的語言,給予足夠的時間讓他們理解和回應。
3. 情緒安撫:當患者感到焦慮或迷失時,使用柔和的語調、音樂或其他安撫方式來穩定情緒。以上這些建議有助於維持失智症患者的生活品質,並減輕疾病帶來的困擾。當然定時回診與你的醫師討論目前要加強哪邊項目也是十分重要的。
Q6. 失智後很混亂很難照顧怎麼辦?
這其實是許多失智症家屬最困擾的問題
家中有一位失智患者時,除了經濟上必須負擔外,照顧的困難與付出的心力常常沒有回報,此時如果患者又呈現嚴重混亂的狀態,常見如多疑妄想(覺得誰對他不好要害他)、暴躁(坐立難安容易激動)、憂鬱(一直說負面的話責備自己或家人)、幻覺(看到或聽到不存在的人事物),常常讓照顧的家屬心力交瘁
雖然研究上是希望多一點陪伴和互動,少用藥物,但是現實上的困難相當高,因此,適當的藥物協助是必要的,在這個階段,請帶患者到神經內科與醫師討論,我們可以配合用藥與教導家屬照顧技巧的方式,讓老人家留在我們身邊的時間更長一點
Q7. 家人怎麼和失智的患者相處?
有一個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失智患者並不是故意要重複問問題,不是要故意找麻煩的,他是因為生病無法好好判斷和溝通,所以請不要生氣,也不要和他爭對錯,或是試圖教育他訓練他,這常常會帶來嚴重的情緒對抗
比較好的做法是順著他的話,轉移他的注意力和安撫情緒,對不合理的要求可以稍微拖延再配合轉移注意力,讓他不再執著於這些事情
平時多陪伴,一個穩定的環境和作息是失智患者病情控制很重要的生活條件
Q8. 我們團隊怎麼治療失智症
失智的診斷需要臨床和許多的檢驗配合,首先我們會確認患者臨床的情況,確認是否有失智的情形,屬於哪一類的失智症,若是非失智引起的臨床心智功能改變,也要依照診斷給予不同的治療
確認有失智情況後,我們會需要進一步的檢驗檢查,此時我們可能會轉診患者去醫院完成腦部影像學的檢查,並做一個完整的心智能力測試,確認失智的程度。
確認失智類型診斷與嚴重程度後,我們會依照患者情況為他申請專案治療的藥物,盡力延緩患者的退化,在中重度失智患者的行為症狀上,我們也會依照患者的問題來調整治療,減少家屬照顧的困難